材料论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戛尔尼使团为了要吸引和打动中国皇帝和官员们,用重金精心挑选和制造了足以显示英国科学水平和工业实力的许多礼品,包括天文地理仪器、机械、枪炮、车辆、船只模型、图册、呢绒毡毯、乐器等,分装六百箱,携来中国。可惜坐在皇位上的是对科学毫无兴趣的乾隆而不是康熙,他并不重视这些礼物,并且认为:外国能造的,中国自己也能制造。他说:“此次使臣称该国通晓天文者多年推想所成测量天文地图形象之器。其至大者名‘布腊尼大利翁’一座,效法天地转运,测量日月星辰度数,在西洋为上等器物。要亦不过张大其词而已,现今内府所制仪器,精巧高大者,尽有此类。其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无知和自大,闭塞了他的耳目,对新事物无动于衷,一切视为夸大和平常。那些光学和数学仪器很快被废弃,从圆明园中搬走;灵巧的车辆和逼真的船只模型没有全部装配完毕;使团特别带来了技术人员,可清朝官吏不感兴趣,并不打听各种机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乾隆皇帝虽然亲自观看了大炮的试放,惊讶其威力,但却认为“这种杀伤力和仁慈的原则不能调和”。总之,西方先进的仪器物件无助于麻木的清政府激发兴趣,引起警觉,开拓视界。
——戴逸:《失去了的机会——为朱雍著<不愿打开的中国大门>一书所写序言》
(1)乾隆时期对外采取什么政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中记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清代全史》中记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请思考:
①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目的是什么?
②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③这种政策有什么影响?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
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铣”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策?
(2)材料二中,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清朝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面对明末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清朝初年的统治者认为“国之大计”是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C.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D.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与外界隔绝”的政策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是
A.进行商品生产 B.使用手工机械集中劳动
C.雇佣劳动关系 D.商人投入资金控制手工业生产
关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严令禁止对外贸易
B.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C.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五万人,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这充分表明了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农民极端贫困
C.国内关卡林立
D.腐朽的封建制度
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互相雇佣的关系
明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人陆揖针对政府当局的“禁奢”政策,写文为奢侈辩护道“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而“奢则其民必易为生”,陆揖的理论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
C.代表了晚明社会的思想主流
D.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厦门
明朝中后期以后,苏州等地方的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与以往时代的手工作坊相比,根本区别是( )
A.生产规模扩大
B.技术分工更细
C.出现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
D.产品质量很高
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