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 灿烂的青铜文明 B . 生产工具的革新
C . 昌盛的秦汉文化 D . 古代文字的演进
D
【详解】
分析图片可知:图一反映商代的甲骨文,图二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金文或铭文,图三反映秦代的竹木简文字。所以是反映文字的演变。故 D 符合题意;只有图二能反映灿烂的青铜文明,故 A 不符合题意;三幅图片都不能反映生产工具的革新,故 B 不符合题意;只图三能反映昌盛的秦汉文化,故 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
一把刻有 28字铭文的春秋晚期吴王青铜诸樊剑,日前在河南省汤阴县美河东周墓地被发现。铭文纤细,文字刻划精准,内容丰富,是2000多年前三晋文化与吴越文化在中原地区交流、碰撞的新证。该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A . 东周的青铜铸造 B . 商代文字发展 C . 春秋时期商业发展 D . 西周对外交流
A
【详解】
依 据题干信息 “春秋晚期吴王青铜诸樊剑”“东周墓地”“三晋文化与吴越文化”结合所学可知,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出土于春秋晚期吴王青铜诸樊剑,可以用来研究东周的青铜铸造,故A正确,B错误;材料未涉及商业发展、对外交流信息,故C、D错误。综上故选A。
这是一段记载商王疑似得了疫疾的卜辞,原文是: “乍(疫),父乙,妣壬豚,兄乙豚,化口……”意思是疫情突发,为众人御除疠疫举行了一系列祭祀先人的行事。这段卜辞的原始出处最有可能是
A . 司母戊鼎 B . 甲骨文 C . 竹简 D . 《史记》
B
【详解】
依据题干 “ 记载商王疑似得了疫疾的卜辞 ”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用来记载占卜的是甲骨文, B 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青铜器, A 不符合题意;竹简不是文字, C 不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史书,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
汉字是人类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这表明( )
A . 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B . 华夏文化,一脉相承
C . 文字之源,皆出中原 D . 世界文明,中华最先
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 “……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 ……” 可知,文字是一个文明的载体,文字待续,这说明华夏文化,一脉相承,故 B 符合题意;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这是说中华文字的起源,故 A 不符合题意;象形文字,出于古埃及,故 C 不符合题意;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在中国前面,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
下图是名满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的毛公鼎,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B .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 .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D . 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但本题只展示了毛公鼎,不能体现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故 B 不符合题意;毛公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故 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其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故 C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
本卷还有4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