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城市改革的进程。
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又成为对内改革的关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改革。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思想、工作重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共在“十三大”前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1)思想方面:冲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搞好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举措:进行了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彻底纠正“文革”错误,并为一些历史冤案平反;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工作重心方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举措: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的多少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好坏。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到l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我国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如图所示)。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到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l949—1952年导致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分析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1)政权巩固;土地改革。
(2)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2: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1和你的认识,联系历史背景,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
(2)据材料2,分析土地改革以后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
(1)背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的成立。
目的:摧毁封建剥削的十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
(2)土地改革后,农村有重新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小农经济给发展公益事业和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带来不便,并且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
中国56个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大杂居、民族区域自治
本卷还有2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立秋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