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对外开放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4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两首诗: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中的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2)两侧材料的作者观点有何共同之处?你对此有何看法?

    3)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对外开放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反映的是隋唐帝“南巡”和隋末农民起义等历史事实。

2)隋唐于运河及腐朽。隋亡于暴政、腐朽,并非亡于运河本身。

3)皮日休。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唐帝开凿  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巡游将都的腐化。看问题比较全面,评价比较中肯。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经济特区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经济特区的建立的定义
经济特区:
所谓的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的特就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 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知识扩展
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1)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2)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3)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知识导图
深圳经济特区:
◎ 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知识点拨
最早选择深圳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
1.深圳等地的优越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台,便于发挥对外窗口的功能。
2.福建广东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港澳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加强了与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关系的紧密性。
4.面向南海或台湾海峡,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极为通畅。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

1、目的:
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第一步开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
第四步:内地。
3、成效: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经济特区的建立的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就。
2.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理解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含义。
3.区分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不同之处。
◎ 经济特区的建立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对外开放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子强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