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大危机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78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7731,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在古代,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材料二:郑和率领的船队虽然是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但从没有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传播友谊、实现和平的目的。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威慑和打击倭寇,消灭海盗,保障海上安全。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材料三:从互利合作到互惠互利,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成绩喜人:今年1月至8月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额为12795亿美元,全年有望达1900亿美元,2008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目前我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世界银行副行长乔伊·普曼菲说,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下促进贸易发展的实际有效的方式,将为推动地区经济继续发展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做出重要贡献。所有这一切都表明,“10111的效应初步显现。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2)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3)材料三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怎样的趋势?

4)对比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经济大危机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经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文化之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科技交流之路: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沿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欧洲

2)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郑和这种和平友善的交往方式为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发展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了经验。

3经济全球化

4)郑和下西洋,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同时,郑和这段历史也说明社会要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的重要,自我封闭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农奴制的危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农奴制的危机的定义
农奴制:
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 农奴制的危机的知识扩展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但是俄国还处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专制统治之下。农奴制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是俄国远远落后于主要欧美国家。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激起农奴不断起义,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 农奴制的危机的知识导图
悲惨的沙俄农奴:
◎ 农奴制的危机的特性
沙俄农奴制的特点:
1.主要采用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手段;
2.农奴完全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之上,处于社会底层;
3.农奴饱受压迫,既要为地主服务,又要向地主提供各种贡品;
4.沙俄制定了残酷的约束农奴的立法;
5.封建社会后期逐步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 农奴制的危机的知识对比
美国黑奴同沙俄农奴的比较:
1、黑奴:
在非洲沿海,欧洲殖民者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串的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让奴隶贩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以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奴隶被关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凑满一批就赶他们上船,运往美洲。运到美洲的黑奴,再运往黑奴市场供美洲的种植园主购买。黑奴一般没有人权,奴隶主拥有奴隶的生杀大权,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奴隶主可以用自己的奴隶来代替自己服兵役或者代替税金、财产等。所以黑奴完全是一种当时的活的商品,像牛、鸡、狗一样。
2、俄国农奴: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 农奴制的危机的知识点拨
农奴制的主要危害: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俄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3.农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尖锐。
◎ 农奴制的危机的教学目标
1.了解19世纪俄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农奴制危机的含义。
2.分析农奴制在哪些方面阻碍了俄国经济发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限制。
◎ 农奴制的危机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经济大危机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