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74
更新时间:2020-05-25
纠错
1.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材料二 1933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三  按国家政治制度以及按工人的政权力量来说,我们俄国无产阶级比英国和德国的还要先进,而同时按相当完善的国家资本主义组织,按文化水准,按施行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准备程度来说,我们俄国无产阶级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都还要落后。正因为这种特殊情形,遂使现时工人们应当向那些决心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相当认真帮助组织大规模国家生产之最有文化、最有天才和最有组织能力的资本家提出必要的特殊的“赎买”,这难道不明显吗?

——列宁

材料四  1997 225,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的追悼大会上说:“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愈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材料二中,在纠正社会弊端方面,美国采取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有何特别之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深层原因,并列举列宁为恢复和发展俄国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通过史实说明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题型:材料分析题
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评分说明:答出“井田制”“鼓励耕织”即可;1)

改革分析:改革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评分说明:答出“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即可;1)

(2)“明智试验”指:罗斯福新政。(1 )特别之处:它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

势。(1)

(3)原因:俄国无产阶级从文化水平和物质生产准备程度上看十分落后。

(评分说明:答案涉及从文化水平和物质生产准备程度.上看十分落后即可;1)

措施: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评分说明:答案包含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内容即可;1)

(4)说明: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1)②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城市出现经济大发展的局面;(1)③建立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1)

(评分说明: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得1,2)

(5)原因:政策措施符合本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者有坚强的意志,实行了正确的领导;等等。

(评分说明: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得1;或者能从本国国情出发,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说明亦可;2)

考点: 商鞅变法、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

解析: (1)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出商鞅变法的措施。第二小问考查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中的“1933年”“罗斯福”“凯恩斯”,可知材料涉及罗斯福新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遵循凯恩斯主义的思想,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3)根据材料“按文化水准,按施行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准备程度说来,我们俄国无产阶级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都还要落后”可知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根据“组织大规模国家生产之最有文化、最有天才和最有组织能力的资本家提出必要的特殊的‘赎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认识,解答时注意史实准确。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依据以上问题和材料归纳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定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通则》,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刑法》、《民法通则》、村民自治等等。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知识扩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通则》,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刑法》、《民法通则》、村民自治等等。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知识点拨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
1、背景: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建设的加强法制建设: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2、意义:
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法制建设历程和取得成就。
2.掌握文革后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原因及成就。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