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2
更新时间:2020-06-15
纠错
1.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制度篇】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经济篇】

材料三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改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外交篇】

材料四

(1)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四,说出ABC的内容。

(4)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

查看答案
题型:探究题
知识点:宋代经济的发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隋炀帝(杨广)和元世祖(忽必烈)。
目的:巩固统治。
(2)
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3)
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市舶司。
(4)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科举制度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根据材料二行省制……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第(2)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南方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统治政策以及北民南迁的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

第(3)问,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海陆并举,全面开放,海陆对外交往的史实有鉴真东渡,陆路对外交往的史实有玄奘西游。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主要以海路为主,宋朝政府在主要的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第(4)问,作答时可以从海外贸易规模、贸易范围以及贸易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阐述。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定义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知识扩展
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相关定理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知识导图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知识点拨

宋元时南方农业的发展:
1.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2.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
3.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
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知识拓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教学目标
1.掌握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占城稻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注重引进外国先进的品种。
◎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宋代经济的发展
难度:
使用次数:131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宋代经济的发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田孝利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