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戊戌变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3
更新时间:2020-06-22
纠错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主张中国从哪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其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戊戌变法所颁布的哪一项措施当中?哪项措施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

4)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5)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题型:材料分析题
知识点:戊戌变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获利致富,助力军事工业的发展。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民族危机加深。

3)政治制度。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由材料二中的“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即可分析作答。

3)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提出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的主张;在经济上,提出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以及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的主张;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的主张;在军事上,提出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的主张。其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上,其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4)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属于“器物”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转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属于“制度”层面。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戊戌变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戊戌变法的定义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 戊戌变法的知识扩展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民族危机严重 。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因此历史上称“百日维新” 。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4.清朝皇帝:光绪帝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康、梁活动:(1)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直接原因、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2)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6.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7.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
8.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9.失败原因:(1)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2)客观:顽固派实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 10.意义: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戊戌变法的特性
戊戌变法的实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它是一场试图通过改革来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 戊戌变法的知识对比
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主张的比较:
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习什么问题上。
◎ 戊戌变法的知识点拨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自1896年起,巨额的外债,兴修水利和赈灾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一些节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额度,降低官员薪俸、增加商税等,遭到官员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对,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2.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3.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4.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统治?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 戊戌变法的知识拓展
维新派通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正当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之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顽固派(包括洋务派),围绕着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其中心是要不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主张学习和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同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变法培养人才;顽固派则声称变法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坚持“中体西用”,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西学。
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论战,是不同阶级的意识对立和利益冲突。其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这场论战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发起的挑战;论战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束缚,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利用这次机会使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开来,更多的人倒向了维新阵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的提倡,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风气,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 戊戌变法的教学目标
1.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主要内容。
2.根据戊戌变法内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进步。
◎ 戊戌变法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戊戌变法
难度:
使用次数:109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戊戌变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guoke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