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八下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土地改革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0
更新时间:2021-09-10
纠错
1.

历史图片和时代流行语都承载着新中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阶段特征,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历史图片:

流行语:

A.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

C.依靠贫农、坚持自愿、放手发展合作社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1)以上四幅历史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2)从以上图文资料中任选两组图片和流行语,说明这一历史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注意,已经示例的不可再选。

流行语/历史图片(序号)

阶段大事及影响

示例:

图1、流行语D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绘制1949年至1978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势图,注意标注关键时间。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土地改革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A

2)图2、流行语C 通过农业生产合作化,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流行语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1959—1961年经历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流行语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详解】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0 6 月,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1953 年,新中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让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1958 年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农业生产上 浮夸风 盛行;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契约书,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形式。所以四幅图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②③④ ,故选 A ;其他三个选项均顺序错误,故排除 BCD

2 )根据示例形式,从剩余的三幅图片及流行语中进行选取,图片与流行语必须属于同一阶段或同一事件,例如选择图 2 和流行语 C ;结合所学可知,二者描述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农业生产合作化,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外,还可以选取图 3 和流行语 B ;结合所学可知,二者描述的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 1959-1961 年经历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此外,还可以选取图 4 和流行语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1978 年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 1949 年建国初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尚未废除,农业落后; 1950-1952 年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56 年后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 1961 年后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但文革开始后,农村经济又遭到极大破坏;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所以, 1949-1978 年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土地改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土地改革的定义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土地改革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复查总结等步骤。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土地改革的知识扩展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 土地改革的知识对比
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行的土地政策:
历史时期 基本目的 主要内容 相应的政策法规
土地革命时期 进行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权 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分配田地 土地革命的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 为夺取抗战胜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开明地主,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建国初期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 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实行土改,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土地改革的知识点拨
土地改革运动:
1、背景: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 土地改革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土地改革的目的、意义.,了解大致过程。
2.理解土地改革是中央巩固政权的措施。
◎ 土地改革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土地改革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黄敏青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