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 “ 多元一体 ” 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 “ 民族交融 ” 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疆域变迁 —— 民族认同】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活动二:【民族认同 —— 多元一体】
材料二:(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草衣服之制。 …… (太和十九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2) 根据材料二,写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活动三:【多元一体 —— 巩固发展】
材料四:
| 对新疆地区 | 对西藏地区 |
唐朝 |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 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A ______ 。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
元朝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
清朝 | 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B ______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 完成表格,在 A 、 B 两处填上适当内容。根据表格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至少答出两种)
活动四:【提升认识 —— 家国情怀】
(4) 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 “ 多元一体 ” 的认识。
(1) 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均田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任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3) 文成公主;驻藏大臣;方式:与少数民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4)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详解】( 1 )根据材料一 “……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 和所学可知,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2 )根据材料二 “…… (太和十九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可知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据此可知改革措施有迁都洛阳、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实行均田制等。结合材料三 “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 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3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清朝前期,雍正年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根据表格中 “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 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 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 ”“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 可知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有:设置管理机构、与少数民族和亲、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 4 )综合上述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主流之一,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
1、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朝中央行政机构关系图:
秦中央集权的特征:
1、皇权的特征:
(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体现。
(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中央机构的特征: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位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行政的特征:
(1)地方上主要官员郡守县令等,直接由皇帝调迁,并且官位不世袭。
(2)地方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权,绝对服从于中央。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1、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