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图 2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图 3
材料四 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1) 材料一中图 1 和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3) 材料三中图 3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根据材料四,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1) 图 1 张骞出使西域为图 2 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 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来华等。
(3) 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详解】( 1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 1 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图 2 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材料一中图 1 张骞出使西域为图 2 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 2 )根据材料二 “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概括可知,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有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来华等。
(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图 3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05 ﹣ 1433 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4 )根据材料四 “……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 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是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汉高祖修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采取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巩固汉政权的统治。
1.解放劳动力:
(1)组织军队复员;(2)赐军吏卒以爵位;(3)招抚流亡;(4)释放奴婢。
2.重建国家机器:
(1)汉承秦制:基本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有些调整;(2)制订《汉律》。
3.再建赋役制度:田赋:“什五税一”
4.翦灭诸侯王:消灭异性诸侯王,封刘姓弟子为王。
文景之治:
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修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二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但是,治世之下也隐藏了众多弊病,例如诸侯王势力过大,商贾势力膨胀及匈奴的扰边等。
汉承秦制:
汉朝建立后,吸取的了秦亡的经验教训,基本了沿袭了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朝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如下方面:一是继承了皇帝制度;二是继承了三公九卿制,但是有所调整;三是继承了郡县制;四是继承了秦朝的检查制度,此外在选官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有所继承,但是汉朝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和变化。
汉初为什么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汉初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有两个方面:①客观上,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的影响,到西汉初年,社会残破不堪,经济凋敝,国家贫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民众大量流亡,统治者只能采取措施恢复经济,才能保证剥削来源和长治久安。②主观上,由于汉初统治者对秦速亡进行了反思,吸取了秦因暴政而被农民战争推翻的教训,废除了秦朝一些弊政苛法,适时地制订律令,颁布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的诏令,统治政策有了较大变化。
七国之乱:
汉高祖在铲除异姓王的时候又分封土地给刘氏子弟,并杀白马盟誓:“敢有非刘性的人称王,天下人共同诛杀他。”形成了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局面,诸侯王有很大的权限,在封地内自由征收赋税,养有自己的军队,自己铸造货币,自行其政,不受中央控制,逐渐成了影响中央集权的隐患。汉景帝时,大臣晁错提出“削藩”的政策得到皇帝采纳,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六个同姓王联合发动叛乱,景帝杀晁错以求刘濞退兵,未果,遂出兵镇压。七国之乱仅仅三个月就被镇压,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为汉武帝“削藩”的一系列政策奠定了基础。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